金秋十月,正是江南吃大闸蟹的旺季。明清期间,文人雅士品阳澄湖大闸蟹乃是文化享受,赏菊吟诗啖蟹时,大家皆备有一套专用器材,苏杭沪宁俗称“蟹八件”。
上海的蓝翔老师慕名保藏蟹八件,六七年中险些跑断腿,依然不见芳踪。不外保藏者总有股坚持不懈的干劲,一天蓝翔老师在上海福佑路古玩市园地摊上溘然发明一堆铜器,眼睛为之一亮,没有暴露“爱才如命”之态,否则摊主会狠敲竹杠,固然云云,蓝翔老师照旧以500元成交。
据《考吃·食蟹》载:“吃蟹开始考究,是在明代,明代有能工巧匠发现了一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器材,初创时共有锤、镦、钳、匙、叉、铲、刮、针八件,故称蟹八件。”
蓝翔老师保藏的仅锤、镊、匙、刮、钩、斧、箸七件,缺镦,为觅镦他又寻找了泰半年。一次友人约蓝翔老师去上海浏览他保藏的瓷器,趁便到朝天宫古玩市场觅宝,说来也巧,偶尔在地摊上发明比银圆大一点的厚铜饼,遂购之带回上海。真巧,无论式样、铜色和蟹七件一比,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,工艺气魄威风凛凛皆调和同一,能在六七年中凑齐求之不得的蟹八件,真乃天助也。
1996年国庆节,常州举行古今工艺美术保藏展,蓝翔老师应邀赴常州参展。闻名国画人人刘海粟遗孀夏依乔见了展柜中的蟹八件,蛮有兴致地说:“好久没见到这赏菊食蟹的器材了,此刻却成了保藏品……”夏老太太话音未落,一位旅行的密斯向蓝翔老师提出转让“蟹八件”的要求。然而,他想方设法苦苦寻觅快要十度春秋的藏品,怎会忍痛割爱呢?
人家说,海鲜大礼包,保藏靠缘分,三年前有位素不体会的老人传闻蓝翔老师保藏了清代蟹八件,即将他祖传的铜螃蟹转让。这真是锦上添花,应了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韶光的老古话。